苏轼眼中的月亮

写作类型和用途:作文;文章题目:苏轼眼中的月亮;写作要求:350字;

苏轼眼中的月亮

自古以来,月亮一直是诗人墨客们寄托情思的意象。而在众多描绘月亮的诗人中,苏轼的月亮独具一格。他笔下的月亮既有“千里共婵娟”的辽阔,又有“起舞弄清影”的飘逸,更有“把酒问青天”的豪放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诗词世界,去感受他眼中的月亮。

在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,他把月亮视为离别时光的见证者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这里,月亮成了诗人对离别时光的感慨和思念的载体。苏轼通过月亮的变幻,抒发了对离别时光的无尽感慨,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切思念。

在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,苏轼又以月亮为背景,勾画出一幅千里江山、英雄辈出的画卷:“对海而唱《观沧海》,洪波涌起,云霞翠轩。闲骖,停翠辇,四顾愴然而惘然,荀子何为乎中馆?俯雕甍,仰承露,佼人僚兮,劳劳亭亭。”这里,月亮成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抱负的象征,寄托着他对国家、对民族繁荣昌盛的渴望。

而在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中,苏轼则以月亮为引子,展现了一幅猎人出猎的豪迈画卷: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。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?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”这里,月亮成了诗人英勇豪迈的气概的映射,展示了他在猎场上的英勇风采。

总之,在苏轼的诗词中,月亮既有离别的忧伤,又有理想的寄托,更有英勇豪迈的气概。通过月亮这一意象,我们得以窥见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,感受他独具魅力的诗词艺术。

相关文章